基于DEM的数字化渭河流域水系构建

被引:8
作者
林金辉 [1 ]
张荔 [1 ]
王晓昌 [1 ]
楠田哲也 [2 ]
机构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2] 日本九州大学工学研究院环境都市部门
基金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关键词
DEM; GIS; Pfafstetter编码; 渭河流域;
D O I
10.15986/j.1006-7930.2008.02.004
中图分类号
P333 [水文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为了更好地进行渭河流域的研究与管理,构建了数字化渭河流域.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在Arc-GIS平台上提取流域的河网、确定流域边界;依据Pfafstetter河网分级编码方法划分渭河流域并进行编码;探讨数字高程模型(DEM)的预处理及分析方法,并基于流域的DEM数据,分析了流域各点的高程、汇流面积等地形数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60 / 2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基于DEM的河网提取方法对比分析 [J].
杜庆顺 ;
孔凡哲 ;
牛志刚 ;
邸苏闯 ;
刘娟 ;
李示 .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6, (02) :76-78
[2]   数字流域水系构建方法浅析 [J].
李春红 ;
任立良 ;
达卫特 ;
王美荣 .
水文, 2002, (06) :1-4
[3]   数字时代水文模拟技术的变革 [J].
任立良 ;
刘新仁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5) :1-6
[4]  
地理信息系统[M]. 科学出版社 , 邬伦等编著, 2001
[5]  
数字高程模型[M].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 李志林,朱庆著, 2000
[6]  
A topological system for delineation and codification of the Earth’s river basins[J] . K.L Verdin,J.P Verdin.Journal of Hydrology . 1999 (1)
[7]  
The assignment of drainage direction over flat surfaces in raster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J] . Jurgen Garbrecht,Lawrence W Martz.Journal of Hydrology . 1997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