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关联分析在大豆育种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15
作者
郭建秋 [1 ]
孔蓓蓓 [2 ]
雷全奎 [1 ]
杨小兰 [1 ]
马向利 [1 ]
机构
[1]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大豆育种; 农艺性状; 产量;
D O I
10.15926/j.cnki.issn1672-6871.2006.02.023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了15个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并对2004年黄淮海中片国家大豆品种区试结果进行了评判。结果表明,与大豆产量关联度大小的顺序是:荚粒数>单株粒重>主茎节数>单株粒数>株高>有效分支>百粒重>生育期>单株荚数。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大豆品种优劣的排序与产量方差分析结果相关性极显著,可以用灰色关联分析和方差分析结合起来对品种进行评判。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0+87+9 +8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作物灰色育种学.[M].郭瑞林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2]   灰色局势决策在大豆新品种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J].
侯乐新 ;
郭巍杰 ;
王培田 .
河南农业科学, 2004, (09) :31-33
[3]   灰色系统理论在高蛋白大豆种质综合评价上的应用 [J].
贾玉敏 ;
张健 .
吉林农业科学, 2002, (06) :13-14
[4]   灰色系统理论在玉米育种上的综合应用 [J].
吴敏生 ;
戴景瑞 .
华北农学报, 1999, (02) :3-5
[5]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 [J].
刘录祥 ;
孙其信 ;
王士芸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9, (03)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