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西南低涡诱发川南特大暴雨的综合诊断

被引:6
作者
陶丽
李国平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西南低涡; 暴雨; 诊断; 湿位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1°×1°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8─10日发生在川南地区的西南低涡暴雨做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500hPa高度场上小槽与700hPa西南低涡缓慢东移;流场上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垂直速度场上维持有较强烈的上升运动;这些都为暴雨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对流层低层假相当位温随高度降低,有不稳定能量的存在,易于触发暴雨。(3)湿位涡分析得出,MPV1垂直结构呈正负值叠加的配置是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形势,强降水落区基本位于MPV1正负值交界的等值线密集带;MPV2的增大可使对流运动和降水加强。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一次西南涡东移诱发的罕见暴雨诊断分析 [J].
郑京华 ;
董光英 ;
梁涛 ;
汪高明 ;
彭盼盼 ;
吴立霞 .
暴雨灾害, 2009, 28 (03) :229-234
[2]   一次西南低涡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顾清源 ;
周春花 ;
青泉 ;
张驹 .
气象, 2008, (04) :39-47
[3]   引发川东暴雨的西南低涡演变特征个例分析 [J].
于波 ;
林永辉 .
大气科学, 2008, (01) :141-154
[4]   西南低涡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J].
陈忠明 ;
闵文彬 ;
崔春光 .
高原气象, 2004, (S1) :1-5
[5]   天气学和天气预报的研究进展 [J].
陶诗言 ;
赵思雄 ;
周晓平 ;
纪立人 ;
孙淑清 ;
高守亭 ;
张庆云 .
大气科学, 2003, (04) :451-467
[6]   湿位涡和倾斜涡度发展 [J].
吴国雄,蔡雅萍,唐晓菁 .
气象学报, 1995, (04) :387-405
[7]   西南低涡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J].
李国平,刘行军 .
应用气象学报, 1994, (03) :354-360
[8]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 - 气象出版社 , 朱乾根等编著, 1992
[9]  
西南低涡概论[M]. - 气象出版社 , 卢敬华 著, 1986
[10]  
中国之暴雨[M]. - 科学出版社 , 陶诗言 著,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