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对流云线”特征的北京局地暴雨初步分析

被引:4
作者
张文龙 [1 ]
王迎春 [1 ]
崔晓鹏 [2 ]
陈明轩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动力气象学; 局地暴雨; 雷达资料同化反演; 对流云线; 边界层辐合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2 [液态降水(降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9年7月13日北京出现了一次罕见的有双"对流云线"现象的局地暴雨,对此记载并主要采用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系统(VDRAS)得到的分析场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槽、低层风场辐合的有利天气尺度背景下,在北京西南部与河北交界处,由于地形作用首先出现数个对流单体;同时由于北京城区南部存在伴随中尺度风场辐合的温度梯度带,为单条对流云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因而出现了对流单体呈东东北-西西南走向线状排列的形态,单条对流云线形成。在出现单条对流云线后,强降水开始发生,对流云线两侧由于强降水产生的边界层冷池出流与环境场风场形成辐合,其中南侧出流与环境场的偏南风产生狭长辐合线,北侧出流与附近雷暴冷池及雷暴高压产生的西北气流产生辐合,同时这两条辐合线阻挡削弱了环境场对原对流云线的能量和水汽输送,从而原对流云线减弱消失,在其两侧新生出两条新的对流云线。在对流云线两侧冷池出流附近,如果环境场存在较强的温度梯度、湿度梯度以及风场辐合,则可以激发出走向与环境风场垂直相交的两条平行分布的对流云线。伴随较强垂直上升速度的边界层辐合线对对流风暴的新生有显著的动力学指示意义,时效约30~60 min。
引用
收藏
页码:873 / 88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复杂地形下雷暴增强过程的个例研究
    陈双
    王迎春
    张文龙
    陈明轩
    [J]. 气象, 2011, 37 (07) : 802 - 813
  • [2] 加密探空资料在华南暴雨数值预报的应用试验
    黄燕燕
    万齐林
    陈子通
    张诚忠
    丁伟钰
    [J].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 (02) : 179 - 188
  • [3] 北京地区干湿雷暴形成机制的对比分析
    王婷婷
    王迎春
    陈明轩
    张文龙
    [J]. 气象, 2011, 37 (02) : 142 - 155
  • [4] 利用雷达资料反演方法对北京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
    樊利强
    王迎春
    陈明轩
    [J]. 气象, 2009, 35 (11) : 9 - 16+161
  • [5] 华南暖区降水数值预报的初值同化试验
    张诚忠
    万齐林
    黄燕燕
    陈子通
    丁伟钰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24 (06) : 576 - 589
  • [6] 2005年6月华南特大连续性暴雨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扰动分析
    慕建利
    王建捷
    李泽椿
    [J]. 气象学报, 2008, (03) : 437 - 451
  • [7] 0679香山局地大暴雨的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郭虎
    段丽
    杨波
    卞素芬
    李靖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3) : 265 - 275
  • [8] 一次伴随强烈龙卷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研究
    俞小鼎
    郑媛媛
    廖玉芳
    姚叶青
    方翀
    [J]. 大气科学, 2008, (03) : 508 - 522
  • [9] 雷达反射率因子在中尺度云分辨模式初始化中的应用Ⅰ:云微物理量和垂直速度的反演[J]. 刘红亚,徐海明,胡志晋,薛纪善,沈桐立.气象学报. 2007(06)
  • [10]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识别低空风切变和辐合线方法研究
    王楠
    刘黎平
    徐宝祥
    张建云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3) : 314 -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