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汉语“之s”的可及性及相关问题

被引:18
作者
洪波
机构
[1] 南开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周秦汉语; “之s”小句; 可及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1 [古代语法(文言语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之s"小句(主谓之间加"之")是上古汉语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前人对它的研究已经花了不少力气,但这种小句的性质和功能至今未能求得一致。本文运用Ariel的可及性理论来重新审视这种小句,指出它是一种具有较高可及性特征的指称性结构,并根据《论语》等周秦文献的调查和分析,揭示出可及性特征对这种小句隐现的制约作用。文章结尾对"之s"的衰亡也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304 / 316+383 +38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2]  
Zhi in Pre-Qin Chinese.[J].Anne O Yue.T’oung Pao.1998, 4
[3]  
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M].洪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古代汉语语法学.[M].李佐丰著;.商务印书馆.2004,
[5]  
《左传》虚词研究.[M].何乐士著;.商务印书馆.2004,
[6]  
文言实词.[M].李佐丰著;.语文出版社.1994,
[7]  
中国文法要略.[M].吕叔湘 著.商务印书馆.1982,
[8]  
Interpreting anaphoric expressions:A cognitive versus a pragmatic approach...Journal ofLinguistics.,
[9]  
Accessing Noun-phrase Antecedents..Ariel;Mira;.Routledge.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