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穴位组织结构与针刺作用基础的研究
被引:19
作者
:
徐明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徐明海
乔一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乔一民
戴京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戴京滇
陈恩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陈恩萱
机构
:
[1]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来源
:
上海针灸杂志
|
1989年
/ 03期
关键词
:
穴位;
经穴;
针刺作用;
D O I
:
10.13460/j.issn.1005-0957.1989.03.021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祖国医学认为穴位是经络气血聚集之处,并出入于体表的部位。《千金翼》卷28提到“凡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气运入抽病也”。表明穴位与经络的关系甚为密切。《灵枢》指出:“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腧就是穴位,表明穴位的来源之一是以痛为腧。此后历代文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0+49 +49
页数:4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