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
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土壤肥力与水稻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被引:17
作者:
张祥明
[1
,2
]
郭熙盛
[1
,2
]
武际
[1
,2
]
王允青
[1
,2
]
李霞红
[3
]
陈景道
[4
]
机构:
[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 安徽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
[3] 安徽省天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4] 安徽省凤台县水稻原种场
来源: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农民习惯施肥;
氮肥管理;
地力贡献率;
肥料贡献率;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生产中由于重氮轻磷钾,养分运筹不合理等现象,在江淮地区5个不同地点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江淮地区稻田的基础地力、农民习惯施肥以及专家推荐施肥与产量的关系,为提高稻农的施肥水平,为安徽省江淮地区稻区制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地力、施肥增产幅度、肥料贡献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江淮地区农民习惯施肥肥料结构水稻生产具有氮磷钾数量不足、比例不适、不同区域差异较大的特点。专家推荐施肥在减少氮用量,采用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增加磷钾肥用量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能协调养分平衡,适时满足水稻高产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肥料的效益和利用率,达到以对高产高效的目的。根据此田间试验结果,安徽省江淮地区推荐水稻9000~9750kg/hm2产量水平的氮磷钾用量:氮肥(N)150~180kg/hm2,磷肥(P2O5)60~90kg/hm2,钾肥(K2O)75~105kg/hm2。在氮肥运筹上氮肥总量的40%50%作基肥,20%30%作分蘖肥,20%30%作穗肥施用,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60%作基肥,40%作拔节肥。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5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