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岩石润湿性对气驱剩余油微观分布的影响机制

被引:20
作者
杨永飞 [1 ]
姚军 [1 ]
MIJvan Dijke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 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石油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气驱油藏; 岩石润湿性; 剩余油分布; 三维孔隙网络模型; 注气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27 [采收率研究];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注气驱是目前油田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油藏岩石润湿性对注气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基于三维孔隙级网络模型,运用孔隙级流动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6种不同润湿性油藏注气过程的油气水孔隙级分布和气驱效果。结果表明,水湿和MWS混合润湿(小孔隙为油湿)体系中的注气效果相对于另外4种润湿体系较差;这4种效果较好的润湿体系分别是油湿、中性润湿、MWL混合润湿(大孔隙为油湿)和部分润湿(其中30%孔隙水湿)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67 / 47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水湿油藏油气水三相渗流模拟 [J].
杨永飞 ;
姚军 ;
王晨晨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4 (01) :79-83
[2]   气藏采气速度与稳产期定量关系研究 [J].
郭春秋 ;
李方明 ;
刘合年 ;
夏朝辉 ;
刘雄伟 ;
范海亮 ;
刘玲莉 .
石油学报, 2009, 30 (06) :908-911
[3]   火山岩气藏早期开发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J].
庞彦明 ;
毕晓明 ;
邵锐 ;
邱红枫 .
石油学报, 2009, 30 (06) :882-886
[4]   江苏油田CO2混相驱现场试验研究 [J].
刘炳官 ;
朱平 ;
雍志强 ;
吕连海 .
石油学报, 2002, (04) :56-60+3
[5]   国内外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回顾与展望 [J].
李士伦 ;
周守信 ;
杜建芬 ;
汤勇 ;
郭平 ;
李闽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02) :1-5+5
[6]   油层润湿性研究现状及对采收率的影响 [J].
陈蓉 ;
曲志浩 ;
赵阳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5) :51-56
[7]   稠油注CO2的方式及其驱油效果的室内实验 [J].
杨胜来 ;
李新民 ;
郎兆新 ;
张丽华 ;
潘道兰 ;
靳丽霞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62-64+6
[8]  
Saturation-dependencies of three-phase relative permeabilities in mixed-wet and fractionally wet systems[J] . M.I.J. van Dijke,K.S. Sorbie,S.R. McDougall.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 2001 (3)
[9]  
Network modeling as a tool to predict three-phase gas injection in heterogeneous wettability porous media[J] . C Laroche,O Vizika,F Kalaydjian.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1999 (2)
[10]  
Study of wettability and spreading impact in three-phase gas injection by cryo-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J] . O. Vizika,E. Rosenberg,F. Kalaydjian.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199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