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权力制衡下农村新三元主体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广东省清新区村组两级议事会乡村治理新模式探析

被引:5
作者
李金哲
黄广飞
机构
[1]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关键词
权力制衡; 新三元主体; 乡村治理; 议事会; 长效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乡村自治权力非均衡现状呼吁乡村议事会合法介入,形成新三元主体乡村治理模式,村组两级议事会的本质是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具体体现,也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科学探索。按照"顶层设计"方法科学定位三元主体权力边界,形成权力制衡循环善治机制,做好法律、激励内部保障与外部行政环境机制结合,构建科学的乡村治理长效机制。模式必须制度化,要逐渐在实践过程中探索符合乡村生活的运行方式,要连接实践经验和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村民自治究竟应当向何处去? [J].
任中平 .
理论与改革, 2011, (03) :132-138
[2]   四川的选举民主与浙江的协商民主——我国基层民主发展模式的一项比较研究 [J].
任中平 .
探索, 2011, (01) :65-76
[3]   村民自治:价值和困境——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改 [J].
于建嵘 .
学习与探索, 2010, (04) :73-76
[4]   让村民自治成为农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J].
于建嵘 .
农村工作通讯, 2010, (01) :40-41
[5]   论政治流通——建立一种研究政党体制的新视角 [J].
王长江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 (04) :49-52
[6]   中国农村治理体制:检讨与创新 [J].
吴理财 .
调研世界, 2008, (07) :3-7+26
[7]   农村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J].
于建嵘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8, (04) :106-110+159
[8]   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的比较分析 [J].
俞可平 ;
徐秀丽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4, (02) :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