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合作机理与模式研究

被引:13
作者
吴爱芝 [1 ]
李国平 [2 ]
张杰斐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图书馆
[2]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产业分工合作; 机理; 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棱心是建立起均衡、高效、可持续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体系。使用区位商、基尼系数等指标,结合现状进展对京津冀产业分工与合作体系进行机理分析,给出京津冀之间产业分工合作的主要模式。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合作呈现出第一产业的"农业企业+基地+科研机构"模式,第二产业的产业梯度转移和垮行政区产业链双向链接延伸,第三产业在旅游、商贸、金融等领域不断展开的新态势;制造业主要从京津走廊向河北东郝沿海的唐山、秦皇岛以及河北腹地的中南地区转移,且明显具有由近及远的规律;产业互补、可达性强,以及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政策引导,促使京津冀产业分工合作得以加速进行。依据京津冀产业分工合作实践,提出包括"共建产业创新因区"在内的十大分工合作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