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制度变迁、阶级结构转型和收入不平等:1978-2005

被引:62
作者
林宗弘 [1 ]
吴晓刚 [2 ]
机构
[1] 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
[2]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
关键词
社会分层; 阶级; 制度结构; 收入不平等; 社会流动;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10.06.007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结合制度主义理论与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提出在中国社会分层研究中"把阶级带回来"的观点。根据户口制度、单位制度、干部身份制和私有产权等造成转型时期中国不平等的重要制度性因素,建立一个以对不同形式生产性资产的占有为基础的即新马克思主义取向的中国阶级分类方式,并在经验层面展示了其较之于其他分类法的优越性。研究认为,中国正在发生的制度转型对社会不平等秩序的重塑表现为不同形式的生产性资产,即劳动力、资本、组织、技术/权威等四种所有权作用的相对转变,从而导致阶级结构的转型和贫富差距的拉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0
页数:40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重返阶级分析?——论中国社会不平等研究的范式转换 [J].
冯仕政 .
社会学研究, 2008, (05) :203-228+246
[2]   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中产阶层的定位 [J].
刘欣 .
社会学研究, 2007, (06) :1-14+242
[3]   阶级分层: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另一种解读——基于学理层面思考的中国阶级分层 [J].
仇立平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 :58-64
[4]   回到马克思:对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反思 [J].
仇立平 .
社会, 2006, (04) :23-42+206
[5]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J].
田锡全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6, (02) :98-102
[6]   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 [J].
沈原 .
社会学研究, 2006, (02) :13-36+243
[8]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多元动力基础——一种权力衍生论的解释 [J].
刘欣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4) :101-114+207
[9]   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我国城镇社会阶层化问题的实证研究 [J].
刘精明 ;
李路路 .
社会学研究, 2005, (03) :52-81+243
[10]  
制度转型与社会分层[M].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李路路,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