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试管苗开花及用花器官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生产青蒿素

被引:19
作者
耿飒
叶和春
李国凤
麻密
种康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2]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河南新乡
关键词
青蒿; 外植体; 丛生芽; 青蒿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461 [中草药制剂的生产];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将培养于MS培养基上 5wk的青蒿试管苗置于光周期 13 ,光强 6 0 0 0lx ,温度为 2 6℃ (昼 )和 2 2℃ (夜 )的条件下 ,成功地诱导其开花 .利用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和花器官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 ,发现不同浓度 (ρ)的 6 BA对丛生芽的诱导率和青蒿素的生物合成有重要影响 .结果表明 :以花蕾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是 :MS附加 4.0mgL-1的 6 BA和 0 .0 5mgL-1的NAA ;但当 ρ(6 BA)在 0~ 0 .5mgL-1之间时 ,有利于青蒿素的合成 ,ρ(6 BA) =0 .5 ~ 4mgL-1时抑制青蒿素的生物合成 .丛生芽中促进青蒿素合成的最佳 ρ(6 BA)为 0 .5mgL-1.用HPLC法测定发现用此法得到的丛生芽青蒿素的含量比直接利用叶片诱导的丛生芽青蒿素含量高 1倍 .图 5表 3参 2 0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青蒿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青蒿素含量的变化 [J].
贺锡纯 ;
曾美怡 ;
李国凤 ;
梁峥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3, (01) :87-90
[2]   青蒿素及其一类物结构和合成的研究——Ⅸ.全合成青蒿素中若干关键化合物的合成 [J].
许杏祥 ;
朱杰 ;
周维善 .
有机化学, 1982, (06) :447-448
[3]  
植物生理学实验.[M].F.H.威瑟姆等著;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理生化研究室译;.科学出版社.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