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虚的现代认识

被引:3
作者
张东平 [1 ]
饶秦文 [2 ]
机构
[1] 陕西省蒲城县中医院
[2] 陕西省宝鸡市陕西电子409医院
关键词
肝郁; 脾虚; 现代认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6.3 [脾胃系病证];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认识肝郁致脾虚,脾虚致肝郁,肝郁脾虚模型。从现代医学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中医肝郁脾虚证候群的探讨,解析肝郁、脾虚、肝郁脾虚的内在病理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7 / 8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概况及其与中医肝脏关系的探讨 [J].
陈家旭,杨维益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5, (04) :7-11
[2]   肝郁气滞血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J].
李凤文 ;
须惠仁 ;
张问渠 ;
温天明 ;
傅湘琦 ;
王安民 ;
杨云 ;
孙恩亭 ;
谢小冰 ;
成伊竹 ;
阚甸嘉 ;
陆广莘 ;
鄂征 .
中医杂志, 1991, (10) :46-48
[3]   流行病学在中医肝证临床辨证标准研究中的应用 [J].
赵玉秋 ;
陈国林 ;
潘其民 ;
陈泽奇 ;
黎杏群 ;
庞伟华 ;
李毓 .
中医杂志, 1991, (03) :49-52
[4]   从“肝病”患者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看“疏泻”的实质 [J].
张震 .
云南中医杂志, 1982, (01) :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