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策略对未经调查消化不良患者处理的安全性评估

被引:10
作者
李晓波
刘文忠
戈之铮
陈晓宇
施尧
萧树东
机构
[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关键词
消化不良; 螺杆菌,幽门; 胃肿瘤; 检测和治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 [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检测和治疗”及“检测和内镜检查”策略在上海地区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患者处理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2-2003年在上海仁济医院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的上海本地区消化不良患者中胃、食管、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报警症状及Hp感染情况。结果14101例消化不良患者中,检出胃、食管、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者202例(143%),其中胃癌162例(115%)、胃恶性淋巴瘤4例、食管癌35例(025%)和十二指肠癌1例。恶性肿瘤患者中Hp感染率为490%,报警症状发生率为535%。45岁以下者中检出恶性肿瘤18例(046%),均为胃癌,报警症状发生率为278%,Hp感染率为722%。如在上述无报警症状、年龄小于45岁患者中采用Hp“检测和治疗”策略,则将漏诊胃癌13例(722%),如采用Hp“检测和内镜检查”策略,则将漏诊胃癌3例(167%)。结论Hp“检测和治疗”及“检测和内镜检查”策略均不适用于上海地区未经调查消化不良患者的处理。对多数上海地区成人消化不良患者,即时内镜检查将是初始处理的首选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上海市区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1972~1999年) [J].
刘恩菊 ;
项永兵 ;
金凡 ;
周淑贞 ;
孙璐 ;
方茹蓉 ;
阮志贤 ;
高立峰 ;
高玉堂 .
肿瘤, 2004, (01)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