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不同糖代谢异常的分布特点

被引:52
作者
杨兆军
杨文英
李光伟
机构
[1]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中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糖尿病; 葡糖耐量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7.1 [糖尿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各种不同的糖代谢异常 (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 )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和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 1994年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资料库中具有完整口服糖耐量试验 (OGTT)资料的 15 6 37例中国成人 (≥ 2 5岁 )。参考 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 7组 :正常糖耐量 [NGT ,空腹血糖 (FPG) <6 1mmol/L及OGTT2小时血糖 (PG 2h) <7 8mmol/L]、单纯空腹血糖受损 (i IFG ,6 1≤FPG <7 0mmol/L及PG 2h <7 8mmol/L)、单纯糖耐量异常 (i IGT ,FPG<6 1mmol/L及 7 8≤PG 2h <11 1mmol/L)、同时FPG及PG 2h异常 (IFG/IGT ,6 1≤FPG <7 0mmol/L及 7 8≤PG 2h <11 1mmol/L)、单纯空腹高血糖的糖尿病 (IFH ,FPG≥ 7 0mmol/L及PG 2h <11 1mmol/L)、单纯餐后高血糖的糖尿病 (IPH ,FPG <7 0mmol/L及PG 2h≥ 11 1mmol/L)、同时空腹及餐后高血糖的糖尿病 (IFH/IPH ,PG 2h≥ 11 1mmol/L及FPG≥ 7 0mmol/L)。计算以上各种糖代谢异常在本组人群发生频率并比较其临床特点。结果  (1)NGT、i IFG、i IGT、IFG/IGT、IFH、IPH和IFH/IPH的频率分别为 5 0 8%、8 8%、12 3%、6 1%、6 4 %、5 2 %和 10 4 %。 (2 )i IGT、IFG/IGT、IPH和IFH/IPH的频率有随年龄而增加的趋势 ,但i IFG和IFH频率分别在 2 5~ 34岁和 5 5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1994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Pan Xiaoren Yang Wenying Liu Juan et al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Beijing
    [J]. 中华内科杂志, 1997, (06) : 25 - 30
  • [2] 饮食和运动干预治疗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530例糖耐量低减人群六年前瞻性观察
    潘孝仁,李光伟,胡英华,王继兴,杨文英,安作新,刘娟,曹辉碧,胡泽溪,庞成言,张辉,郑辉,王金平,姜希贵,姜亚云
    [J]. 中华内科杂志, 1995, (02) : 108 - 112
  • [3] The 1997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199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riteria for hyperglycemia in the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of diabetes. Gabir MM, Hanson RL, Dabelea D, et al. Diabetes Care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