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8年广东省水产品和食物中毒患者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血清分型研究

被引:17
作者
方伟 [1 ,2 ]
黎微 [1 ]
柯昌文 [1 ]
马聪 [1 ]
朱海明 [1 ]
宋曼丹 [1 ]
何冬梅 [1 ]
杨冰 [1 ]
王海燕 [1 ]
赖蔚苳 [1 ]
王建 [1 ]
严纪文 [1 ]
邓小玲 [1 ]
杨杏芬 [1 ]
机构
[1]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暨南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弧菌,副溶血性; 分离和提纯; 食物中毒; 微生物学; 血清分型;
D O I
10.13590/j.cjfh.2009.04.020
中图分类号
R155.3 [饮食中毒与饮食性疾病的预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2006-2008年广东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和水产品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方法采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2006-2008年我中心收集的279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这些菌株均由广东省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分离获得,分离地区覆盖广东的粤西、粤北、粤东和珠三角地区,其中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176株,水产品分离株103株。结果2006-2008年收集的27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在176株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中完全分型168株,分型率为95.45%,共分出15个血清型,以O3:K6为主,占73.30%(129/176);在103株水产品分离株中完全分型57株,分型率为55.34%,其血清型别分布较分散,未见优势菌型,共分出40个血清型,主要集中在O1,O2,O3,O4,O5,O10,O11等7个菌群。结论2006-2008年广东各地区上送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以O3:K6为主,血清型地区差异不明显;水产品分离株血清型呈多样性,且与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血清型不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352 / 35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2004~2006年深圳南山区副溶血性弧菌菌群菌型分布及耐药分析 [J].
黄锐敏 ;
陈辉 ;
袁月明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07) :1275-1276+1335
[2]   杭州地区2000-2002年副溶血弧菌的分子分型研究 [J].
张蔚 ;
潘劲草 ;
孟冬梅 ;
陈坤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04) :343-346
[3]   2003~2005年广东省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主动监测及其基因指纹图谱库的建立 [J].
严纪文 ;
马聪 ;
朱海明 ;
赖蔚苳 ;
黄吉城 ;
何冬梅 ;
王海燕 ;
宋曼丹 ;
杨冰 ;
王建 ;
邓峰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6, (04) :387-391
[4]   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的研究 [J].
刘秀梅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4, (01) :3-9
[5]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菌株的血清型、耐药性及基因检测 [J].
程苏云 ;
翁景清 ;
林香娟 ;
任锦玉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2, (02) :141-142
[6]  
Emergence and Serovar Transition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Pandemic Strains Isolated during a Diarrhea Outbreak in Vietnam between 1997 and 1999[J] . Ashrafuzzaman Chowdhury,Masanori Ishibashi,Vu Dinh Thiem,Dinh Thi Ngoc Tuyet,Tran Van Tung,Bui Trong Chien,Lorenz Seidlein,Do Gia Canh,John Clemens,Dang Duc Trach,Mitsuaki Nishibuchi.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 200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