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困境:过程、机制与突破——基于江汉平原Y村的实证分析

被引:13
作者
王玲 [1 ]
申恒胜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2]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关键词
农村水利; 以林养渠; 合作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3 [];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82803 ; 120405 ;
摘要
目前,乡村水利普遍出现困境,它经历了集体时期的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维持,以及在农业税费改革之后陷入困境的过程。其中,国家、基层政府和农民等多方参与主体的行动困境是水利困局形成的重要机制。公司涉入水利的"以林养渠,林水结合"的模式,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水利困局的突破,但它们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多方合作治理是扭转水利困局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关于加强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 [J].
张春园 ;
李代鑫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 (07) :1-3
[2]   新中国前30年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 [J].
李文 ;
柯阳鹏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9, 16 (02) :120-120
[3]   农村公共品供给:税费改革前后的比较与评述 [J].
贺雪峰 ;
罗兴佐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 2008, (05) :28-34
[4]   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看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困境——广东省农田水利投入现状分析及思考 [J].
陆昂 ;
李郁芳 .
农村经济, 2007, (11) :20-23
[5]   “一事一议”政策与农田水利建设 [J].
王树宝 ;
陈文顺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 (11) :37-38
[6]   市场失灵与政府缺位——农田水利的双重困境 [J].
罗兴佐 ;
刘书文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 (06) :24-26
[7]  
治水[M]. 湖北人民出版社 , 罗兴佐,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