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半球平均温度年代际振荡的非均衡性及其对变暖显著性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江志红
张强
屠其璞
陈星
机构
[1] 南京气象学院环境资源与城乡规划系
[2] 国家气候中心
[3]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江苏南京
[4] 北京
[5] 江苏南京
关键词
年代际振荡; 多窗谱方法; 变暖显著性;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2003.02.002
中图分类号
P423.3 [地面温度变化];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先进的信号检测技术——多窗谱方法(MTM),对1856~1998年的南、北半球月平均温度序列进行多种信号的检测、重构,系统对比了年代际振荡信号在南北半球、海陆表面及不同季节的差异,进而研究其对变暖显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50年来,南北半球平均温度变率中,变暖趋势占主导地位。但北半球年平均温度的变暖背景上还叠加着显著的40年、60~70年的准周期振荡,导致其线性增暖的显著性、稳定性都较南半球低,夏季尤为明显。海陆对比,海洋上年代际振荡信号较陆地明显,线性增温率略低于陆地, 但稳定性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年代际振荡信号已在20世纪90年代中达到峰值,近期已开始下降,这有可能影响北半球未来气候增暖的速率。同时通过对海气耦合模式数值模拟结果的初步分析,表明观测到的增暖趋势与海气系统内部的自然变率无关,年代际振荡可能是海气系统的固有振荡。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3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多窗谱分析方法及其在全球变暖研究中的应用 [J].
江志红 ;
屠其璞 ;
施能 .
气象学报, 2001, (04) :480-490
[2]   本世纪全球增暖的显著性分析 [J].
曾昭美 ;
严中伟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9, (S1) :24-34
[3]   国外关于年代际气候变率的研究 [J].
王绍武 ;
朱锦红 .
气象学报, 1999, (03) :121-129
[4]  
The second Hadley Centre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GCM: model description, spinup and validation[J] . T. C. Johns,R. E. Carnell,J. F. Crossley,J. M. Gregory,J. F. B. Mitchell,C. A. Senior,S. F. B. Tett,R. A. Wood.Climate Dynamics . 199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