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过成熟气源岩评价的若干问题

被引:24
作者
廖永胜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气源岩评价; 有机碳下限; 二次生烃; 次生气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于一次连续生烃的烃源岩,无论是碳酸盐岩还是泥岩,气源岩还是油源岩,其有机碳含量的下限值均为0.5%,但该下限值不适用于多旋回残留盆地烃源岩的二次生烃评价。根据热模拟生烃实验,建立了不同成熟阶段烃源岩二次生烃有机碳丰度下限值的计算方法。应用天然气生聚散动态平衡原理探索识别气源岩的方法,在气源岩Ro值大于2.5%的地区,古油藏中的沥青和原油裂解成为气源,古油藏分布决定晚期次生气藏分布。一般情况下,水溶气藏和天然气藏的形成和破坏是同步的,水溶气要成为晚期次生气藏的有效气源,其前期的保存条件很重要。表7参18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油藏及开发地球化学导论.[M].侯读杰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  
中国重点含气盆地气源特征与资源丰度.[M].李剑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3]  
烃源岩地球化学.[M].程克明等著;.科学出版社.1995,
[4]  
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与应用.[M].庞雄奇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5]  
天然气成因理论及应用.[M].徐永昌等著;.科学出版社.1994,
[6]  
天然气地质学.[M].陈荣书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7]   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的提出及其在勘探中的意义 [J].
赵文智 ;
王兆云 ;
张水昌 ;
王红军 ;
赵长毅 ;
胡国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1-7
[8]   超压地层中镜质组反射率的计算 [J].
肖丽华 ;
孟元林 ;
张连雪 ;
韦阿娟 ;
李军 ;
张文才 ;
殷秀兰 ;
王志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14-17
[9]   油藏演化的两个极端过程 [J].
赵孟军 ;
张水昌 ;
刘丰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5) :21-23
[10]   石油保存下限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J].
卢双舫 ;
薛海涛 ;
钟宁宁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6)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