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核表达的副溶血性弧菌类毒素疫苗对海水鱼类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1
作者
王洪斌 [1 ,2 ]
李士虎 [2 ]
李信书 [2 ]
杨艳艳 [2 ]
阎斌伦 [1 ]
机构
[1]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2] 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类毒素; 免疫活性; 免疫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1 [鱼病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实现副溶血性弧菌溶血毒素基因tdh克隆与表达,并以表达产物TDH作免疫原,研究其对海水鱼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PCR扩增tdh;构建重组质粒(pET-28-TDH);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以纯化的TDH融合蛋白脱毒为类毒素免疫原免疫健康真鲷,测定其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变化;用副溶血性弧菌病原攻毒,检测免疫保护作用。结果:tdh基因成功克隆并表达;表达蛋白相对分子量为21 kDa,证实为TDH蛋白;类毒素免疫真鲷后,其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在注射后48 h、24 h、24 h、24 h达到最高,最高点分别高于对照组77%、328%、75%、381%;72 h后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类毒素对真鲷免疫系统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类毒素免疫后对攻毒的真鲷保护率达50%。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上海市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和血清型分布 [J].
高玮 ;
潘迎捷 ;
赵勇 ;
卢瑛 ;
孙晓红 .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1, 30 (02) :278-282
[2]   免疫多糖对栉孔扇贝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J].
牟海津 ;
江晓路 ;
刘树青 ;
管华诗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3) :124-129
[3]   海水养殖真鲷弧菌病病原菌外毒素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附视频 [J].
吴后波 ;
潘金培 .
海洋与湖沼, 2002, (01) :83-89
[4]   弧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对杂色鲍无细胞血淋巴中几种酶活力的影响 [J].
王淑红 ;
王艺磊 ;
张朝霞 ;
翁朝红 ;
邹志华 ;
张子平 .
中国水产科学, 2004, (01) :37-40
[5]   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脂多糖的制备及其对牙鲆的免疫效应 [J].
张建设 ;
周丽 ;
邢婧 ;
战文斌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571-576
[6]   连云港海域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状况及危害性评估 [J].
王洪斌 ;
阎斌伦 ;
邵营泽 ;
徐加涛 .
水生态学杂志, 2008, (05) :62-64
[7]   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溶血毒素研究进展 [J].
李毅 ;
朱心强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 18 (12) :2835-2839
[8]   副溶血性弧菌系统性毒力基因及七个毒力岛的分析 [J].
王芳 ;
巢国祥 ;
黄金林 ;
焦新安 .
动物医学进展, 2010, 31(S1) (S1) :99-102
[9]   副溶血性弧菌在自然界及实验条件下存活相关因素分析 [J].
刘国刚 ;
陈明环 ;
王庆忠 ;
张继伦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 20 (12) :3505+3507-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