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现状分析

被引:1
作者
徐倩
韦影
李靖华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消化吸收; 自主创新; 现状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03.6 [工业技术发展与革新];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120204 ; 020205 ; 0202 ;
摘要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仍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技术引进投入、来源地、消化吸收投入及R&D投入强度等方面,对我国制造业引进消化再创新现状进行纵向分析。从技术引进投入和消化吸收投入等方面,分别对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制造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政府科技资金支持与引导不足、重点区域技术引进集中于三资企业、二次创新的投入能力较弱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投入比例偏低等四个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基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自主创新困境及消解对策 [J].
秦书生 .
科技管理研究, 2008, (07) :16-18
[2]   所有权特征、技术密集度与FDI技术效率外溢 [J].
毛日昇 ;
魏浩 .
管理世界, 2007, (10) :31-42
[3]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实证分析 [J].
何慧慧 ;
程豹 ;
胡莹莹 .
科技经济市场, 2006, (12) :18-19
[4]   R&D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的协整分析——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对象的实证研究 [J].
刘和东 ;
梁东黎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 (08) :21-25
[5]   我国技术引进创新时滞的实证分析 [J].
程进 ;
韩玉启 ;
陈小文 .
科研管理, 2005, (04) :1-7
[6]   如何认识中国的技术追赶效应 [J].
胡鞍钢 .
科学中国人, 2004, (06) :34-38
[7]  
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M].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吕政, 2006
[8]  
Technological regimes, catching-up and leapfrogging: findings from the Korean industries[J] . Keun Lee,Chaisung Lim.Research Policy . 200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