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人假说”的当代建构

被引:20
作者
余潇枫
张彦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信息人; 信息人假说; 虚拟实在; 时空压缩; 信息场域;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07.02.005
中图分类号
C912.1 [个人(社会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信息是构成世界与人的基质。信息社会与网络时代所构建的“虚拟时空”,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对人性的传统认知,使得以往种种关于人的本性假说在信息网络时代面前显得缺乏解释力和说服力。在网络空间中,“信息人”是活动主体,是网络伦理所要调节规范的道德对象,同时也是网络精神的主要体现者。网络社会所赋予“信息人”的自由、平等与多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原则和伦理要求,也是信息人作为网络伦理的主体所应享有的权利,更是一种深刻的人性需要。这种人性需要,为信息科技推进网络自由、共享、平等、多元提供了社会动力,也使得“信息人假说”有了现实的基础与依据。“信息人假说”通过人的生存状态的更本质层面即信息交互作用层面,重新透视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将为人们超越以往传统社会的人性假说,获得网络时代人的行为解释的特定视角,求得对信息时代网络伦理与全球伦理发展的重要突破开拓一条全新的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人格之境.[M].余潇枫; 张彦;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  
经济学的理解与解释.[M].余章宝;杨玉成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知识产权法原理.[M].曲三强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4]  
伦理学与经济学.[M].()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王宇;王文玉译;.商务印书馆.2000,
[5]  
社会分工论.[M].(法)埃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m)著;渠东译;.三联书店.2000,
[6]  
媒介形态变化.[M].(美)罗杰·菲德勒(RogerFidler)著;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0,
[7]  
信息环境论.[M].岳剑波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8]  
人是谁.[M].(美)A.J.赫舍尔(A.J.Heschel)著;隗仁莲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9]  
维纳著作选.[M].[美]维纳(N·Wiener) 著;钟韧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