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演化过程中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

被引:38
作者
熊永强
张海祖
耿安松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3] 广东广州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甲烷生成率; 碳同位素组成; Ⅰ型干酪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35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通过测定一个Ⅰ型干酪根在不同热演化阶段的残余率和残余部分的碳同位素组成,揭示其在热演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有效气源岩的定量判识与评价提供同位素方面的依据。研究表明,在产甲烷早期(Ro<1.5%),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较明显,可达3.8‰;当Ro达到1.5%~2%时,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残余干酪根的δ13C略微呈现出逐渐贫13C的趋势,变化幅度约为2‰;当热演化程度较高(Ro>2%)时,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则变化不大,变化幅度小于0.8‰。
引用
收藏
页码:484 / 48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结合GC-IRMS测定在有效气源岩判识中的应用 [J].
熊永强 ;
耿安松 ;
刘金钟 ;
王云鹏 ;
刘德汉 ;
贾蓉芬 ;
申家贵 .
地球化学, 2002, (01) :21-25
[2]  
Effect of maturity on carbon isotope ratios of oils and condensates. Clayton C J. Organic Geochemistry . 1991
[3]  
A new method to estimate the oil and gas potentials of coals and kerogens by solid state 13C NMR spectroscopy. Qin K Z,Chen D Y,Li Z G. Organic Geochemistry . 1991
[4]  
Carbon isotopic and mole-cular constrains on the formation and the expulsion of thermogenic hydrocarbon gases. Lorant F,Prinzhofer A,Behar F,et al. Chemical Geology . 1998
[5]  
Modeling thermogenic gas generation using carbon isotope ratios of natural gas hydrocarbons. Rooney M A,Claypool G E,Chung H M. Chemical Geology . 1995
[6]  
Methane generation from methylated aromatics: kinetic study and carbon isotope modeling. Lorant F,Behar F,Vandenbroucke M. Energy and Fuels . 2000
[7]  
干酪根地球化学[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傅家谟,秦匡宗主编, 1995
[8]   应用δ13C瑞利分馏模型判断气藏运聚过程 [J].
陈红汉,孙永传,张启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2) :29-33+98
[9]   干酪根二次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研究 [J].
熊永强 ;
耿安松 ;
王云鹏 ;
刘德汉 ;
贾蓉芬 ;
申家贵 ;
肖贤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31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