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公路薇甘菊危害状况调查初报

被引:8
作者
泽桑梓 [1 ]
季梅 [1 ]
闫争亮 [1 ]
刘凌 [1 ]
周平阳 [2 ]
弄扎 [3 ]
机构
[1]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2] 德宏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3] 瑞丽市林业局
关键词
薇甘菊; 危害; 分布; 滇缅公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51 [杂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掌握云南薇甘菊危害核心区内薇甘菊发生危害的分布特征,2010年11月22日沿滇缅公路木康至畹町桥段路肩两侧200 m进行薇甘菊发生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滇缅公路薇甘菊分布不连续,呈板块、点状分布;纬度越低,距中缅边境越近,薇甘菊发生、分布点频度越高;薇甘菊发生点盖度变化大,厚薄不均,发生面积大小不等;危害植物高度由被侵害植物高度决定;覆盖能力强,危害植物种类多,表现极强的入侵、侵害性;薇甘菊分布点多在农业耕作区的田边、地角以及稀疏林地、河流、溪水、水沟边和农户院落四旁;林木郁闭度大的林地薇甘菊危害相对较轻,完全郁闭的林中尚未发生薇甘菊危害。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0+74 +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广州的分布与危害[J]. 廖庆强,姚素莹,梁秩燊. 广州环境科学. 2010 (03)
[2]   深圳市福田区薇甘菊发生危害情况调查 [J].
刘俊武 ;
江世宏 ;
白晓庆 ;
陈晓琴 .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 (06) :118-119+125
[3]   云南省德宏州薇甘菊蔓延成灾原因及防控措施 [J].
莫南 .
中国植保导刊, 2009, 29 (02) :35-37
[4]   薇甘菊对香港郊野公园植物群落危害的分析 [J].
周先叶 ;
黄东光 ;
昝启杰 ;
王勇军 ;
廖文波 .
生态科学, 2006, (06) :530-536
[5]   云南假泽兰属植物及薇甘菊的危害 [J].
杜凡 ;
杨宇明 ;
李俊清 ;
尹五元 .
云南植物研究, 2006, (05) :505-508
[6]   再论史迪威公路的价值 [J].
杨黔云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5, (01) :109-111
[7]   入侵生物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及危害 [J].
郭俣 ;
徐来祥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4, (02) :82-83
[8]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在中国的传播 [J].
王伯荪 ;
廖文波 ;
昝启杰 ;
李鸣光 ;
周先叶 ;
高三红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47-50+54
[9]   不同生境和森林内薇甘菊的生存与危害状况 [J].
黄忠良 ;
曹洪麟 ;
梁晓东 ;
叶万辉 ;
冯惠玲 ;
蔡楚雄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 (02) :131-138
[10]   抗战时期滇缅公路的修建及运输述论 [J].
贾国雄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2) :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