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有效成分复合分离提取技术研究

被引:40
作者
汪兴平
周志
莫开菊
张家年
机构
[1] 湖北民族学院
[2] 华中农业大学
关键词
茶; 茶多酚; 咖啡碱; 茶多糖; 提取工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463 [有机化合物药物的生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中、低档绿茶为原料 ,研究了茶多酚、咖啡碱和茶多糖的复合提取技术 ,探讨了微波对绿茶茶多酚类物质浸出特性的影响 ,建立了从同一茶叶原料中同时获得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 3种产品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 :1)以水为介质 ,微波处理绿茶有利于茶叶有效成分的浸出 ,平均粒径 0 .2 46mm的绿茶用料液比 (W/ V) 1∶ 2 0 ,时间 3 min,微波浸提 2次 ,再5 0℃水浴浸提 10 min,1次 ,茶多酚浸提率达 90 .73 % ,高于乙醇水浸提。 2 ) Al3+沉淀茶多酚的最佳 p H范围为 5 .3~ 5 .7;确定茶多酚——铝盐的最佳转溶条件为 :茶多酚——铝盐沉淀用 p H1.5的酸溶液 ,以料酸比 1∶ 2 (V/ V)于 60℃水浴中转溶15 min,1次 ,茶多酚的转溶率达 79.0 9%。 3 )萃取法结合升华法制备咖啡碱 ,较直接升华法得率高 ;确定咖啡碱最佳萃取条件为 :供试液中 Na Cl浓度 0 .2 % ,二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 3次 ,咖啡碱萃取率达 95 .14%。 4)以水为介质 ,茶末经微波联合水浴浸提 ,溶剂法和沉淀法分离 ,能制备得率为 11.8%的茶多酚、1.5 %的茶多糖和 1.2 %的咖啡碱 ,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溶剂法和沉淀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微波对茶多酚浸出及其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研究 [J].
汪兴平 ;
周志 ;
莫开菊 ;
张家年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2) :110-114
[2]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多酚的研究 [J].
李军 ;
冯耀声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6, (03) :42-47
[3]   茶多糖的组分及理化性质 [J].
汪东风,谢晓凤,王世林,郑俊,严俊,严鸿德,王泽农 .
茶叶科学, 1996, (01) :1-8
[4]   超临界CO流体萃取及其在茶叶上的应用 [J].
柯昌强 ;
舒爱民 ;
王华夫 .
中国茶叶, 1996, (02) :36-37
[5]   茶叶儿茶素提取和纯化研究 [J].
龚正礼,蒲建,刘勤晋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6) :545-549
[6]   茶多酚的离子沉淀提取法 [J].
葛宜掌,金红 .
应用化学, 1995, (02) :107-109
[7]  
利用制茶废料提取咖啡碱新工艺[J]. 秦玉楠.农牧产品开发. 1995(02)
[8]   粗老茶中的多糖含量及其保健作用 [J].
汪东风,谢晓凤,王泽农,杨敏,张阳春 .
茶叶科学, 1994, (01) :73-74
[9]   茶多酚保健功效研究的新进展 [J].
杨贤强 ;
徐绯 .
茶叶, 1992, (03) :42-45
[10]  
有机化学实验[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焦家俊编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