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

被引:19
作者
刘文汇
徐永昌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 形成机制; 地球化学特征; 资源潜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系统介绍了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理论的提出、发展及研究现状。在沉积盆地中介于生物化学作用带与热解作用带之间、生物化学作用趋于结束、热解作用还未大规模成烃的特定层段,有机质在各种外生营力作用下形成的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体即为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其相应深度为1500~2500m乃至3000m,δ13C1值为-60‰~-45‰,Ro值为0.3%~0.6%。从盆地构造背景、沉积成岩特征及过渡带有机质组成、早期演化、成烃过程、有机质在黏土矿物催化和构造运动引起的力化学作用下经脱基团和缩聚作用等化学反应的方面,综述了过渡带气成烃机制和成烃模式。阐述其地球化学特征,根据δ13C1与C1/(C1—C5)的关系,把过渡带气分为4类①低演化和运移的过渡带气;②典型过渡带气;③残留过渡带气;④生物改造或复合源过渡带气。确立了判识过渡带气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标志,并分析了我国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过渡带气的资源远景。图2参27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M].刘文汇等著;.科学出版社.1998,
[2]  
中国低熟油及凝析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M].黄汝昌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  
辽河盆地天然气的形成与演化.[M].徐永昌等著;.科学出版社.1993,
[4]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生物·气体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研究年报.[M].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编;.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5]   一种新的成烃机制——力化学作用及其实验证据 [J].
刘文汇 ;
徐永昌 ;
张守春 ;
廖永胜 ;
张林晔 ;
宋一涛 .
沉积学报, 2000, (02) :314-318
[6]   油气形成的力化学作用——油气地质理论思考之一 [J].
刘文汇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4) :3-5
[7]   铝硅酸盐粘土矿物对形成过渡带气的催化作用研究 [J].
雷怀彦 ;
师育新 ;
关平 ;
房玄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1) :39-44
[8]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及其综合判识标志 [J].
刘文汇 ;
徐永昌 ;
雷怀彦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7, (01) :53-56
[9]   过渡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J].
刘文汇 .
地球化学, 1995, (04) :368-378
[10]   氨基酸、脂肪酸对过渡带气、低熟原油形成的意义 [J].
史继扬,向明菊,屈定创,周友平 .
沉积学报, 1995, (02) :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