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土壤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马秀枝
王艳芬
汪诗平
王金枝
李长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放牧; 微生物量碳; 易分解碳; 碳组分; 内蒙古草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选择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三种草原,较系统地研究了放牧对微生物量碳(MBC)和易分解碳(LabC)两种碳素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由放牧22年后,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土壤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下降了27.9%和12.8%;土壤易分解碳分别下降了22.0%和12.6%,自由放牧没有改变羊草草原土壤活性碳的季节变化形式。大针茅(Stipa grandis)草原0~5 cm表层和5~15 cm下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下降了38.2%和12.2%。大针茅草原季节波动出现高峰的时间较羊草草原推后,基本在8月下旬,并且与地上生物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01)。土壤活性碳在表征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土壤的动态变化时,要敏感于土壤总有机碳。冷蒿_小禾草草原(Artemisia frigida short bunchgrasses steppe)连续放牧11年恢复2年后,土壤各碳素组分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随着放牧率的增加,MBC/OrgC比值和LabC/OrgC比值逐渐降低,表现为轻牧>中牧>重牧,这说明,在表征放牧对冷蒿_小禾草草原土壤的影响指示上,MBC/OrgC和LabC/OrgC要比MBC和LabC敏感。
引用
收藏
页码:569 / 5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Changes in soil organic matter with cropping as measured by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and 13 C natural isotope abundance[J] . Rod D. B. Lefroy,Graeme J. Blair,Wayne M. Strong.Plant and Soil . 199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