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降低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
被引:8
作者:
齐琰琴
王天龙
杨拔贤
机构:
[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北京
[3] 北京
来源:
关键词:
硬膜外;
麻醉;
全子宫切除术;
应激;
凝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14 [麻醉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7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 I、II级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n =10)、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组(G+E组,n =10)和单纯全麻组(G组,n =10)。E组与G+E组术后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G组术后采用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A),维持VAS评分小于3分。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即刻(T1)、术后24 h(T2)和72 h(T3)采集静脉血测定应激激素[去甲肾上腺素(NE)与肾上腺素(E)]和凝血参数[血小板(Plt)、凝血活酶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结果G组病人围术期NE,E水平均明显高于基础值及其它两组(P <0.05,P <0.01),G+E组与E组的NE水平围术期无明显变化且无组间差异。3组病人围术期Plt,PT和APTT均在正常范围波动;三组病人FIB水平术毕(T1)均明显降低(P <0.05),术后期则显著升高(P <0.05),且在T3达到高峰,G+E组和G组病人在T3的FIB水平均明显高于E组(P <0.05)。G+E组与G组病人的TAT水平在T1明显高于T0(P <0.01);而E组则无变化,但在术后期E组病人的TAT水平明显降低(P <0.05);E组及G+E组病人在T1,T2的TAT含量明显低于G组(P<0.01);E组病人围术期的TAT含量较G+E组明显降低(P <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及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3+85
+85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