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的“个人”话语及其本质

被引:2
作者
高玉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人"; "民"; "己"; "君"; 个人主义; "社稷"; 国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学评论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古代只有"民"的概念而没有"人"的概念,"民"作为概念和范畴其意义是在和"君"以及"社稷"的相互关系中确定的。人在中国古代始终是第二位的。中国古代的"爱民"与"重民"始终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群体主义",本质上是"君主主义"。中国古代的个人观念与西方的个人观念不是相近而是相反。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孙中山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孙中山 著, 1981
[2]  
鲁迅全集[M]. 人民文学出版社 , 鲁迅著, 1981
[3]  
自由神话的终结[M]. 上海三联书店 , 张宝明著, 2002
[4]  
中国的王权主义[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刘泽华著, 2000
[5]  
语际书写[M]. 上海三联书店 , 刘禾著, 1999
[6]  
饮冰室合集[M]. 中华书局 , 梁启超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