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生态种植模式对根系菌根形成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3
作者
李涛 [1 ]
曾明 [2 ,3 ]
汤静 [2 ]
刘平 [2 ]
李伟 [2 ]
吴頔 [2 ]
机构
[1] 重庆市沙坪坝区农业水利局
[2]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3]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重庆梨综合试验站
关键词
早熟梨; 丛枝菌根; 生态种植; 果实品质;
D O I
10.19415/j.cnki.1673-890x.2010.03.026
中图分类号
S661.2 [梨];
学科分类号
090201 ;
摘要
试验以川梨砧翠冠(Pyrus pyrifolia Nakai/P. pashia Buch. Ham.)初结果树为试材。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梨园间作百喜草(Paspalum notaturn Flugge)、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和"早熟梨—榨菜(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黄豆(Glycine Max)"生态种植模式,以清耕为对照。单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干旱季节,所有生草处理区都显著改善了根际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处理区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数和梨根系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清耕区。试验还表明在干旱季节,生草区与生态种植模式促进了果园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和梨根系菌根的形成,从而促进了梨根系对水分和磷素营养的吸收利用。试验认为梨园生态种植模式增加梨园经济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黄河故道地区梨园生草栽培的生态效应 [J].
侯启昌 .
果树学报, 2009, 26 (05) :739-743
[2]   生草栽培对柑桔丛枝菌根形成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J].
曾明 ;
马国辉 ;
余东 ;
熊丙全 ;
袁军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9) :304-306+309
[3]   生草栽培对柑橘园土壤水分与有效养分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J].
李国怀 ;
伊华林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02) :161-163
[4]  
Growth stimulatory substances for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Bahia grass (Paspalum notatum Flügge.) roots[J] . Takaaki Ishii,Akihiko Narutaki,Kazutoshi Sawada,Jiro Aikawa,Isao Matsumoto,Kazuomi Kadoya.Plant and Soil . 199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