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对高效氮肥响应的整合分析

被引:49
作者
苑俊丽
梁新强
李亮
叶玉适
傅朝栋
宋清川
机构
[1]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省水体污染控制与环境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高效氮肥; 水稻; 产量; 氮素吸收量; 整合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运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首次在大尺度范围定量研究高效氮肥施用对中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的影响,以评估高效氮肥施用的经济效益并为高效氮肥在中国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48篇文献的大田试验数据资料,建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数据库,进而应用整合分析方法,比较分析高效氮肥施用对中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的整体影响及高效氮肥的有利施用条件。【结果】与施用常规化肥相比,高效氮肥施用使中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分别增加了7.5%(95%置信区间:6.7%—8.4%)和10.5%(95%置信区间:9.5%—11.4%)。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在碱性土壤(pH≥7.5)施用高效氮肥使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了约10.5%和18.8%,其效果好于在酸性(pH≤6.5)和中性(pH 6.5—7.5)土壤上施用;包膜缓/控释氮肥较稳定性氮肥有效,尤其在氮素吸收量方面,硝化抑制剂与常规氮肥相比没有影响,而包膜缓/控释氮肥则使氮素吸收量提高17.9%;高效氮肥仅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使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较分次施入土壤分别提高了4.2%和7.5%,同时可以考虑将高效氮肥与常规肥料混合施用,既节省费用,又可以取得同样的增产效果;当施氮总量为120—180 kg·hm-2时,高效氮肥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分别使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提高6.5%和12.1%;就地域分布而言,在中国北方施用高效氮肥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使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较南方施用高效氮肥分别提高了3.4%和3.0%。【结论】在中国稻田中(尤其是碱性土壤)施用高效氮肥,尤其是包膜缓/控释氮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且控制施氮总量在120—180 kg·hm-2时,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效果较好。在中国稻田中,硝化抑制剂,尤其是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对提高水稻氮素吸收量效果不佳;高效氮肥在中国稻田中的施用受水稻种植方式(直播或移栽)以及高效氮肥施肥方式(仅施高效氮肥或者与常规肥料混合施用)的影响较小;在中国北方施用高效氮肥效果可能更佳。
引用
收藏
页码:3414 / 342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我国双季稻生产机械化制约因子与发展对策 [J].
朱德峰 ;
陈惠哲 ;
徐一成 ;
张玉屏 .
中国稻米, 2013, 19 (04) :1-4
[2]   南太湖流域控释包膜尿素对水稻产量及稻田氮素流失的影响 [J].
杨春蕾 ;
袁玲 ;
李英才 ;
梁新强 ;
吴良欢 ;
陈宏坤 .
土壤通报, 2013, 44 (01) :184-190
[3]   豫南稻区水稻缓/控释肥应用效果研究 [J].
吕玉虎 .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09) :97-101
[4]  
控释肥及其与尿素配合施用对水稻生长期N2O排放的影响[J]. 纪洋,张晓艳,马静,李小平,徐华,蔡祖聪.应用生态学报. 2011(08)
[5]   施用高效氮肥对农田N2O的减排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J].
廖千家骅 ;
颜晓元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12) :1695-1701
[6]   新型包膜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陈贤友 ;
吴良欢 ;
李金先 ;
应金耀 .
浙江农业学报, 2010, 22 (06) :829-833
[7]   包膜控释掺混尿素对双季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J].
刘秀梅 ;
冯兆滨 ;
侯红乾 ;
黄永兰 ;
冀建华 ;
杨成春 ;
刘光荣 ;
邹绍文 ;
李祖章 ;
张夫道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09) :1737-1743
[8]   中国稻田CH和NO排放及减排整合分析 [J].
石生伟 ;
李玉娥 ;
刘运通 ;
万运帆 ;
高清竹 ;
张仲新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14) :2923-2936
[9]   包膜控释尿素对寒地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刘忠新 ;
孙磊 ;
吴英 ;
刘玉林 .
北方水稻, 2009, 39 (05) :10-12+15
[10]   一次基施水稻控释肥技术的养分利用率及增产效果 [J].
陈建生 ;
徐培智 ;
唐拴虎 ;
张发宝 ;
谢春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0) :1868-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