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热带红壤区油桐(Vernicia fordii)林冠水文效应特征

被引:7
作者
曹云
欧阳志云
黄志刚
郑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3] 北京
关键词
降雨再分配; 穿透雨; 树干流; 水文效应; 漏斗比率; 南方红壤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5 [森林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于从2004年7月到2005年9月,对南方红壤区油桐人工林的穿透雨、树干流和林冠截留的水文特征进行了监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测定期间,油桐林穿透雨占总降雨量75.6%±8.6%,树干流占3.6%±1.1%,而截留量占20.8%±9.1%。油桐林冠对降雨的再分配受到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影响,随着雨量的增加,穿透雨、树干流和截留量相应地提高,并且树干流和截留量在高的雨量下逐渐趋于稳定;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穿透雨率逐渐升高,而树干流率和截留率降低。在不同雨量级间,油桐穿透雨具有显著性的差异,但树干流的差异不显著。油桐林下水分输入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穿透雨在不同观测点间具有显著性差异,靠近树干的林冠内部穿透雨低于林冠边缘,而且随着降雨量或降雨强度的增加,穿透雨的空间异质性(穿透雨率的变异系数CV)降低;树干流对降雨也具有明显的汇集作用,在树干周围输入的雨量是林外降雨量20~70倍,并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这种汇集效应(漏斗比率)先提高后降低。同时油桐单株树干流(cm·3mm-1)与胸径、树高和冠层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是与枝下高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引用
收藏
页码:1740 / 174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Gash模型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截留研究中的应用
    王馨
    张一平
    刘文杰
    [J]. 生态学报, 2006, (03) : 722 - 729
  • [2] 麻竹山地笋用林水文过程及养分动态(英文)
    郑郁善
    陈卓梅
    陈礼光
    陈羡德
    邱黎苏
    尤志达
    [J]. 生态学报, 2004, (11) : 2402 - 2411
  • [3] 岷江冷杉针叶林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特征
    李振新
    郑华
    欧阳志云
    王效科
    刘兴良
    宿以明
    [J]. 生态学报, 2004, (05) : 1015 - 1021
  • [4] 西双版纳地区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林冠水文效应比较研究
    张一平
    王馨
    王玉杰
    刘文杰
    刘玉洪
    [J]. 生态学报, 2003, (12) : 2653 - 2665
  • [5] 湘西山地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李锡泉
    田育新
    袁正科
    陈晓萍
    何友军
    孙圣团
    不详
    [J]. 水土保持研究 , 2003, (02) : 123 - 125+157
  • [6] 东灵山地区大气降水特征及森林树干茎流
    万师强
    陈灵芝
    [J]. 生态学报, 2000, (01) : 62 - 68
  • [7]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冠层对降水的分配作用
    万师强
    陈灵芝
    [J]. 植物生态学报, 1999, (06) : 557 - 561
  • [8] 慈利县气候生态因子对杜仲生长的影响
    张维涛,邵如喜,张伟,刘湘民,杨汉东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4, (04) : 41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