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理论认识及实践意义

被引:251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张国生
侯连华
朱如凯
陶士振
袁选俊
董大忠
王玉满
郭秋麟
王岚
毕海滨
李登华
武娜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有序聚集; 协同发展; “甜点区”评价; 平台式“工厂化”生产; “人造油气藏”; 致密油; 页岩油; 页岩气; 致密气; “进源找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分析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发展态势、梳理中国近10年油气地质理论与技术创新成果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内涵,指出常规油气供烃方向有非常规油气共生、非常规油气外围空间可能有常规油气伴生,强调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协同发展,找油思想从"源外找油"深入到"进源找油"。非常规油气甜点着眼于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六特性"匹配评价,以页岩气为例,中国有利页岩气TOC大于2%,纹层状硅质钙质或钙质硅质页岩,孔隙度3%8%,脆性矿物含量50%80%,含气量2.34.1 m3/t,压力系数1.02.3,天然裂缝发育;北美有利页岩气TOC大于4%,硅质页岩、钙质页岩或泥灰岩,孔隙度4%9%,脆性矿物含量40%70%,含气量2.89.9 m3/t,压力系数1.301.85,天然裂缝发育。重点论述了"甜点区"评价、平台式"工厂化"生产模式等方法与技术:提出非常规油气富集"甜点区"8项评价标准,其中3项关键指标是TOC大于2%(其中页岩油S1大于2 mg/g)、孔隙度较高(致密油气大于10%,页岩油气大于3%)和微裂缝发育;阐述了多井平台式"工厂化"生产内涵及其实施需要具备"批量布井、标准设计、流水作业、重复利用"4要素;通过地下含油气地层各方向水平井体积压裂,形成大型人工缝网系统"人造油气藏"。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5+27+26 +2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41]   我国储层保护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J].
罗平亚 ;
康毅力 ;
孟英峰 .
天然气工业, 2006, (01) :84-87+164
[42]   天然气开发技术现状、挑战及对策 [J].
袁士义 ;
胡永乐 ;
罗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1-6
[43]   空气钻井工作特性分析与工艺参数的选择研究 [J].
苏义脑 ;
周川 ;
窦修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86-90+122
[44]   渤海湾盆地复合油气田的开发前景 [J].
李德生 .
石油学报, 1986, (01) :1-21
[45]   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形成和分布 [J].
胡见义 ;
徐树宝 ;
童晓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6, (0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