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带系统的异常活动对2003年淮河暴雨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13
作者
李峰
林建
何立富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西风带系统; 淮河暴雨; 机制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2 [液态降水(降雨)];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6—7月亚洲中高纬地区阻塞形势对淮河暴雨的作用。结果表明:亚洲北部阻塞高压的建立和维持,使得500 hPa高度上西风锋区南压,引导冷空气南下,造成中纬度地区冷暖空气和能量交换频繁。尤其在2003年6月20日后,阻塞高压活动加强,淮河流域北部维持为大气能量锋区,低层850 hPa副热带锋区也长期停滞在35°N附近。阻塞高压的异常活动通过对大气动量和热量的一次次向南频散,造成淮河流域连续发生暴雨天气过程。阻塞高压的强度及位置变化与前部低涡的活动密切相关,并通过西风带基本气流及长波系统的螺旋结构的变化,激发Rossby波的经向传播来影响副热带高压的南北进退,从而决定了雨带的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303 / 3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亚洲中高纬度环流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 [J].
张庆云 ;
陶诗言 .
气象学报, 1998, (02) :72-84
[2]   印度夏季风的年际变异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特征 [J].
段廷扬 ;
唐佑民 ;
巩远发 ;
蒋玉云 .
气象学报, 1997, (03) :116-123
[3]   东北冷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东亚大型环流系统之间的关系 [J].
孙力,郑秀雅,王琪 .
应用气象学报, 1994, (03) :297-303
[4]   东亚寒潮高压的位涡诊断研究 [J].
张培忠,丁一汇,郭春生,冯莉萍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4, (01) :49-56
[5]   阻塞结构对近海台风异常路径影响的数值试验 [J].
徐祥德,解以扬,李培彦 .
应用气象学报, 1994, (01) :104-108
[6]   1980年夏季华北干旱时期东亚阻塞形势的位涡分析 [J].
毕慕莹 ;
丁一汇 .
应用气象学报, 1992, (02) :14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