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高粱含糖量遗传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7
作者
王黎明 [1 ,2 ]
黄瑞冬 [1 ]
焦少杰 [2 ]
姜艳喜 [2 ]
严洪冬 [2 ]
苏德峰 [2 ]
孙广全 [2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
[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所
关键词
甜高粱; 含糖量; 基因效应;
D O 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0.04.038
中图分类号
S566.5 [芦粟(糖高粱)];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低含糖量×高含糖量组合的P1、P2、F1、F2、BC1和BC26个世代的含糖量进行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各世代群体的含糖量不同,杂交后代的含糖量介于双亲之间,且偏向于高含糖量的父本。含糖量的遗传符合加性遗传模型,加性效应估值为-4.9900**±0.1713。因此,在选育高含糖量品种时,应利用含糖量遗传的加性效应,选择含糖量高的材料作亲本,且父本的含糖量应该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在甜高粱上利用杂种优势的探讨 [J].
曹文伯 .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2002, (03) :15-20
[2]   数量性状基因数目估计的程序设计 [J].
刘定富 .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4, (04) :47-53
[3]   高粱茎秆含糖量遗传研究 [J].
李胜国 ;
马鸿图 .
作物杂志, 1993, (01) :18-21
[4]   高粱茎秆含糖量遗传研究 [J].
马鸿图 ;
徐希德 .
辽宁农业科学, 1989, (04) :15-20
[5]   高粱茎秆含糖量的基因效应分析 [J].
程宝成 ;
刘巧英 ;
江宏 ;
刘乐融 .
作物学报, 1986, (01) :39-42
[6]  
甜高粱[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卢庆善,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