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增殖症诊断性刮宫价值的评价

被引:4
作者
吕卫国
谢幸
叶大风
陈怀增
傅云峰
陈晓端
机构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肿瘤; 病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11.74 [子宫及子宫颈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评价应用诊断性刮宫 (简称诊刮 )方法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症 (EH)的准确性。方法 对门诊诊刮为EH ,短期内行子宫切除术的 15 0例患者作病理诊断 ,并与诊刮诊断进行比较分析 ,还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38例诊刮诊断为复合型不典型增生 (CAH)患者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结果  15 0例患者诊刮诊断为单纯型增生 (SH)、复合型增生 (CH)、单纯型不典型增生(SAH)和CAH分别为 5 3、11、2 6和 6 0例 ;经子宫切除后病理学诊断为SH、CH、SAH及CAH者分别为6 5、7、15、2 9例 ,其余 34例为子宫内膜癌 (EC)。诊刮对SH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而对CAH诊断的准确性则较差 ;SAH、CAH并存EC显著高于SH、CH(χ2 =2 6 .3,P <0 .0 0 1)。CAH并存EC者显著高于SAH(χ2 =9.78,P <0 .0 0 5 )。绝经后不典型增生患者并存EC的可能性显著高于绝经前患者 (χ2 =3.93,P<0 .0 5 )。并存EC的CAH患者PC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并存EC者 (P =0 .0 2 ) ;且其表达强度也明显强于未并存EC患者 (Uc=3.6 6 ,P <0 0 5 )。结论 诊刮诊断SH的准确性较高 ,而诊断CAH的准确性较低 ;CAH并存EC的比例比较高 ;测定PCNA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判断CAH患者是否并存EC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早期子宫内膜腺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超微结构研究 [J].
张友忠 ;
江森 ;
殷立基 ;
张文尧 ;
张家驹 ;
杜景云 .
现代妇产科进展, 1996, (03) :22-25+99
[2]  
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连利娟主编, 2000
[3]  
妇产科病理学[M].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陈忠年等主编, 1996
[4]  
The behavior of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Kurman RJ, Kaminski PF, Norris HJ. Cancer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