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喻文化”传播权的弥散

被引:2
作者
杨冰郁 [1 ,2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2]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关键词
后喻文化; 场域;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传播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本文把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放置在新媒体时代后辈教前辈的"后喻文化"场域中,分析了"后喻文化"场域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权的内涵,认为话语传播权是一种相互交错的权力关系,它是师生之间、传授者之间、媒体与受众、大学校园与风物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权具有弥散性,其前提是打破话语传播的壁垒,其模式是去中心化传播使得传播者身份模糊,其技术手段是杂糅式话语符号,其结果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为传播主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后喻文化"场域话语传播权的弥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民族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应然使命 [J].
张少雄 .
现代大学教育, 2010, (02) :1-8+110
[2]   英国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特质论 [J].
陆道夫 .
学术论坛, 2003, (06) :139-145
[4]   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 [J].
周晓虹 .
青年研究, 1988, (11) :22-26
[5]  
.[M].尤尔根·哈贝马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6]  
文化与权力.[M].(美) 斯沃茨;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7]  
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M].陈旭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  
话语与社会变迁.[M].(英)诺曼·费尔克拉夫(NormanFairclough)著;殷晓蓉译;.华夏出版社.2003,
[9]  
世界思想家译丛.[M]..中华书局.2002,
[10]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张耀灿;陈万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