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循环水余热的热泵供热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79
作者
张学镭
陈海平
机构
[1]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和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热泵; 循环水; 余热利用; 热力性能; 供热系统;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13.08.006
中图分类号
TU833 [供热]; TK115 [];
学科分类号
080702 ;
摘要
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能够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以某300MW调节抽汽式汽轮机及其供热系统为例,研究回收循环水余热的热泵供热系统的可行性及各关键部件的数学模型,计算其设计工况和变工况性能,对热泵供热方式进行了热力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热泵性能系数为1.706,热泵供热方式的火用效率比传统供热方式提高了11.17个百分点,机组功率增加4.63MW;冷凝器出口热网水温度的升高使热泵性能系数下降,但热泵供热方式火用效率逐渐增加;热网返回水温的降低使热泵性能系数升高,但热泵供热方式火用效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蒸发器出口循环水温度的升高或蒸发器内循环水温降的减小均使热泵性能系数、机组功率增加量和热泵供热方式火用效率增大。回收循环水余热的热泵供热方式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和社会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15 +1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循环水余热利用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 [J].
吕炜 ;
陈晓峰 ;
左川 .
华北电力技术, 2011, (11) :27-28+39
[2]   以电厂循环水为热泵低温热源的联产供热系统的冷端优化 [J].
宰相 ;
张光 .
现代电力, 2011, 28 (01) :62-65
[3]   供热系统串联布置方式的应用 [J].
林振娴 ;
杨勇平 ;
何坚忍 ;
赵志渊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 30 (35) :13-17
[4]   基于产出距离函数的热电产品成本分配 [J].
许红胜 ;
张俊礼 ;
葛斌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 30 (26) :7-11
[5]   热电联产系统中最佳冷源热网加热器的选择方法 [J].
杨勇平 ;
林振娴 ;
何坚忍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 30 (26) :1-6
[6]   热网加热器在热电联产系统中的全工况分析 [J].
林振娴 ;
杨勇平 ;
何坚忍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 30 (23) :14-18
[7]   开式循环吸收式热泵系统变工况性能研究 [J].
魏璠 ;
张士杰 ;
肖云汉 .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9, 30 (07) :1081-1085
[8]   节能减排与火电新技术 [J].
程钧培 .
动力工程, 2009, 29 (01) :1-4
[9]   基于Co-ah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法 [J].
付林 ;
江亿 ;
张世钢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9) :1377-1380+1412
[10]   溴化锂水溶液的几个主要物性参数计算方程 [J].
贾明生 .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2, (03) :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