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农民合作社助力精准扶贫研究——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18
作者
柏振忠 [1 ]
李亮 [2 ]
机构
[1]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学工处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精准扶贫; 扶贫理论逻辑; 武陵山片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42 [经济联合体];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农民合作社具有益贫性的显著特征,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理想载体和农村反贫困最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助力精准扶贫的作用体现在做大特色产业,增强"益贫"功能发挥;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科技扶贫贡献度;扩大赋权机会,增强农户扶贫拥有感;激发内源动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内外协同,实现持续增收等。然而,武陵山片区农民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存在对贫困农户惠顾少,社员受益有限,发展要素培育不足,导致精准扶贫力不从心,政策依赖性过强,导致扶贫工作效率偏低,产业链价值链双短板,导致贫困农户利益诉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建议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促进合作社快速成长,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西部地区农业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转变——以四川省崇州市为例 [J].
柏振忠 ;
魏薇 ;
李亮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36 (02) :96-99
[2]   新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异质化探究 [J].
余霞萍 ;
王玉莲 .
中国市场, 2015, (35) :247-248
[3]   减贫视域中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益贫价值 [J].
徐旭初 ;
吴彬 .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2, (05) :18-24
[4]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融资与成长发育的实证分析——基于对甘肃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J].
马丁丑 ;
刘发跃 ;
杨林娟 ;
王文略 .
中国农村经济, 2011, (07) :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