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O厌氧段聚磷菌的反硝化聚磷特性

被引:12
作者
周康群
刘晖
孙彦富
刘洁萍
机构
[1]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A2/O工艺; 反硝化聚磷菌; 硝酸盐; 化学耗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利用反硝化聚磷菌进行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反硝化聚磷试验,研究A2/O厌氧段聚磷菌的反硝化聚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A2/O厌氧段中占聚磷菌总数52%的菌具有同步反硝化聚磷的生物学特性。当以NO 3--N作电子受体进行聚磷时,其硝酸盐浓度应限制在50 mg/L以下,初始硝酸盐浓度越高,反硝化速率和缺氧聚磷速率及去除率越快,系统由聚磷转变为释磷的时间将延后。由于释/聚磷过程都需要碳源,所以,应控制进水的化学耗氧量(COD),以200 mg/L为最佳,使在释磷时有充足的碳源而在聚磷时碳源又较少。pH值对释/聚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初始pH值越高,释磷效果越好,但当pH≥8.0时,会引起磷酸盐沉积而导致磷酸根浓度降低,从而无法正确判断释磷和生物聚磷效果,反硝化除磷系统的pH值应控制在7.0~7.5的范围内。
引用
收藏
页码:645 / 6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NO3-、NO2-作为生物除磷最终电子受体的研究初探 [J].
杨聪和 ;
孙力平 ;
李秀敏 ;
李亮 .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005, (02) :102-106
[2]   同步反硝化聚磷的试验研究 [J].
袁林江 ;
张小玲 ;
韩玮 ;
王磊 ;
杨永哲 ;
王志盈 .
环境科学, 2004, (06) :92-96
[3]   碳源和硝态氮浓度对反硝化聚磷的影响及ORP的变化规律 [J].
王亚宜 ;
彭永臻 ;
王淑莹 ;
宋学起 ;
王少坡 .
环境科学, 2004, (04) :54-58
[4]   强化生物除磷体系中的反硝化除磷 [J].
李勇智 ;
彭永臻 ;
王淑滢 ;
梁秀荣 .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05) :96-99
[5]   反硝化聚磷一体化设备中的聚磷菌 [J].
周康群 ;
黄小丹 ;
杜林 ;
隋军 ;
王春英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2, (03) :132-134+143
[6]  
缺氧条件下聚磷菌利用硝酸盐吸磷的研究.[J].周康群;杜林;黄小丹.上海环境科学.2001, 11
[7]  
缺氧条件下聚磷菌利用硝酸盐吸磷的研究.[J].周康群;杜林;黄小丹.上海环境科学.2001, 11
[8]   A new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bacteria by using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on acceptors [J].
Hu, JY ;
Ong, SL ;
Ng, WJ ;
Lu, F ;
Fan, XJ .
WATER RESEARCH, 2003, 37 (14) :3463-3471
[9]   The biomass fractions of heterotrophs and phosphate-accumulating organisms in a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system [J].
Chuang, SH ;
Ouyang, CF .
WATER RESEARCH, 2000, 34 (08) :2283-2290
[10]   Micro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of the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ate removal process [J].
Mino, T ;
Van Loosdrecht, MCM ;
Heijnen, JJ .
WATER RESEARCH, 1998, 32 (11) :3193-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