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分离CO2的经济性分析

被引:13
作者
方梦祥
张卫风
晏水平
骆仲泱
岑可法
机构
[1]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燃煤电厂; 二氧化碳; 分离; 经济性分析; 脱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1.7 [其他废气处理];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选择装机容量为1000 MW的超超临界燃煤电厂和IGCC电厂作为参考电厂,分析了4种脱碳系统对电厂性能的影响.其中,化学吸收法、膜吸收法脱碳系统和富氧燃烧技术应用于超超临界电厂,IGCC电厂则采用物理吸收法中的Selexol法脱碳.对2种电厂4种工艺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超超临界电厂采用化学吸收法或膜吸收法的脱碳费用最高,但是其电厂单位投资最少,厂用电率也最低;而采用富氧燃烧技术虽然脱碳费用较低,但是单位投资较高,脱碳对电厂用电影响最大;IGCC电厂的脱碳费用最低,但是单位投资最高.在超超临界电厂采用的两种吸收法中,膜吸收法的单位投资高于化学吸收法,但运行费用却低于化学吸收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077 / 208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and the results of carbon dioxide capture disposal and utilisation studies[J] . Pierce W.F. Riemer,William G. Ormerod.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 199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