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模式模拟及其比较

被引:10
作者
周后福 [1 ,2 ,3 ]
郭品文 [1 ]
翟菁 [2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3] 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气象学; 强对流天气; MM5模式; 微物理; 动力; 原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雷达探测数据和地面天气现象,应用MM5模式对冰雹大风和龙卷两类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式模拟回波和雷达实际回波,研究模拟的微物理和动力特征,探讨两类强对流天气微物理和动力特征差异之间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在雷达回波的模拟方面,两类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的雷达回波具有一定的可靠性。(2)冰雹大风过程的微物理模拟说明,雪晶位于0℃层以上;与雨水情况相对应的回波带等值线较为密集;云水含量主要分布在0℃层以下,呈分散分布形态;雨水含量在0℃层上下皆有分布。由龙卷过程的微物理模拟可知,云水含量主要分布在0℃层以下,基本连片分布;雨水含量在0℃层以下有所分布,但主要分布在0℃层以上,且数值大,等值线密集;云冰含量也是呈现零星分布。(3)从动力特征的模拟来看,强对流天气过程对应于强的上升运动,但是较强的上升运动区域并不分布在回波带的固定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379 / 3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多普勒雷达径向散度与强对流回波变化特征分析 [J].
王艳兰 ;
汤达章 ;
唐伍斌 ;
周文志 ;
王丽荣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6) :659-663
[2]   两次强龙卷过程的环境背景场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对比分析 [J].
姚叶青 ;
俞小鼎 ;
郝莹 ;
李劲 ;
郑媛媛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5) :483-490
[3]   北方两次不同类型降雪过程的微物理模拟研究 [J].
孙晶 ;
王鹏云 ;
李想 ;
逯莹 .
气象学报, 2007, (01) :29-44
[4]   水成物分析及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综述 [J].
王在志 ;
闫敬华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1) :85-89
[5]   基于稳定度和能量指标作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指标分析 [J].
周后福 ;
邱明燕 ;
张爱民 ;
翟菁 .
高原气象 , 2006, (04) :716-722
[6]   “98.5”华南前汛期暴雨云微物理场数值模拟分析 [J].
文莉娟 ;
程麟生 ;
左洪超 ;
吕世华 .
高原气象, 2006, (03) :423-429
[7]   青藏高原东北侧冰雹微物理过程模拟研究 [J].
康凤琴 ;
张强 ;
渠永兴 ;
冀兰芝 ;
郭学良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6) :735-742
[8]   2003年7月8日安徽系列龙卷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分析 [J].
郑媛媛 ;
俞小鼎 ;
方翀 ;
朱红芳 ;
吴林林 .
气象, 2004, (01) :38-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