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发光病的病因学与病理学特征

被引:12
作者
陈毕生,杨莺莺,李国荣,陈福华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对虾,亮弧菌I Vibrio splendidus I,病理学,病因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5.26 [];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对虾人工养殖中流行发光病,病因学研究证明为一种致病性亮弧菌IVibriosplendidusI所致。细菌杆状,稍弯,大小为0.4-0.6×1.5μm,单极鞭毛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G-),对葡萄糖发酵产酸,氧化酶、接触酶、精氨酸双水解酶、淀粉酶均为阳性,对弧菌抑制剂0/129敏感,在弧菌选择性培养基(TCBS)上生长良好。DNA的G+C为44.7mol·L(-1)(tm值为72.2℃)。虾体被感染后,组织细胞变性、坏死,血窦与组织间隙充塞细菌,血液淋巴细胞的吞噬和凝固等机能改变,体色灰白,游动缓慢,抗病力下降,衰竭而死。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6+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组织病理学与组织化学技术手册.[M].[英]卡林(C·F·A·Culling) 著;孔庆雷 译.科学出版社.1982,
[2]  
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M].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细菌分类组 编.科学出版社.1978,
[3]  
细菌学基本原理.[M].[英]萨里(A·J·Salle) 著;黄梧芳等 译.科学出版社.1964,
[4]  
海洋细菌学.[M].薛廷耀编译;.科学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