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财政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理论指引与取向选择

被引:14
作者
姚东旻 [1 ,2 ]
李静 [1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2]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新市场财政学; 新型举国体制; 市场平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812.45 [财政支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十四五"时期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战略期。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新市场财政学的"市场平台观"、"政府参与观"和"市场规则观"等,为财政支持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在多元化、网络状的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企业和高校等不同创新主体依托市场平台开展互动,最终满足"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社会共同需要。财政在支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基础保障,促进新型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衔接,主要发挥动机激励、引导协调、杠杆撬动、风险兜底等作用。"十四五"时期,财政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应从如下方面着手:立足于科研活动主体,完善财政对科技人才第一创新资源的激励机制;完善财政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好中央与地方引导科技发展的积极性;集中优势创新资源,充分发挥财政科技引导基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构建差异化、普惠性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合理分担重大创新活动可能引致的公共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7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J].
盛朝迅 .
改革, 2021, (02) :1-13
[2]   “十四五”时期“卡脖子”技术的破解:识别框架、战略转向与突破路径 [J].
陈劲 ;
阳镇 ;
朱子钦 .
改革, 2020, (12) :5-15
[3]   财政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 [J].
姚东旻 ;
王悦 .
中国财政, 2020, (20) :24-26
[4]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J].
张大璐 .
宏观经济管理, 2020, (08) :31-35+41
[5]   产业政策、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与企业创新风险 [J].
冯飞鹏 ;
韦琼华 .
投资研究, 2020, 39 (05) :142-157
[6]   政府补贴、企业创新与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J].
陈昭 ;
刘映曼 .
改革, 2019, (08) :140-151
[7]   我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机制构建与制度优化 [J].
王定祥 ;
黄莉 .
改革, 2019, (05) :80-91
[8]   财政学需要什么样的理论基础?——兼评市场失灵理论的“失灵” [J].
李俊生 ;
姚东旻 .
经济研究, 2018, 53 (09) :20-36
[9]   创新驱动导向下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路径探索 [J].
王波 ;
张念明 .
云南社会科学, 2018, (01) :57-63
[10]   新市场财政学:旨在增强财政学解释力的新范式 [J].
李俊生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 (05)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