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西准噶尔晚古生代以来构造样式与变形序列研究

被引:31
作者
徐芹芹
季建清
龚俊峰
赵磊
涂继耀
孙东霞
陶涛
朱自虎
何国琦
侯建军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晚古生代; 走滑断裂; 变形序列; 西准噶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断裂构造的发育是不同地质历史、不同应力场条件下地壳应变的叠加。针对某一地域断裂构造的研究,理清其发育序次和不同阶段断裂系统对应的构造应力场,是了解区域大地构造性质演变的重要环节。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非常强烈,是认识中亚构造域性质的重要研究基地,同时也为断裂构造和变形序次研究提供了很好的野外实验室。通过对研究区1500个构造面理产状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认为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主要发育以下几组构造面理:(1)290°走向;(2)10°~20°和80~90°走向;(3)40°~45°和320°~325°走向;(4)60°~70°和340°~350°走向。通过对野外构造现象、断裂之间的交切关系、断裂与相关地层及岩体的切割关系等的综合分析,结合遥感图像解译,确立了走滑断裂是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以来主要的构造样式,并建立了相应的变形序列:(1)大约在二叠纪晚期一三叠纪,由于准噶尔与中天山汇聚末期的区域性水平运动,受到北西-南东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发育最早一期北西西向(290°左右)右旋走滑断裂;(2)侏罗纪—白垩纪,地层产状平缓,没有发现区域性构造变形证据;(3)古近纪,主要受制于太平洋构造域,受到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发育北北东向(10°~20°)左旋与近东西向(80°~90°)右旋共轭走滑构造;(4)新近纪早期,受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应力场为近南北向,发育北东向(40°~45°)、北西向(320°~325°)走滑构造,新近纪晚期应力场发生了小角度顺时针旋转,构造形迹又转变为北东东向(60°~70°)和北北西向(340°~350°)。
引用
收藏
页码:636 / 64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Depleted-mantle source for the Ulungur River A-type granites from North Xinjiang; China: geochemistry and Nd–Sr isotopic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Phanerozoic crustal growth.[J].Bao-fu Han;Shi-guang Wang;Bor-ming Jahn;Da-wei Hong;Hiroo Kagami;Yuan-lin Sun.Chemical Geology.1997, 3
[2]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M].杜远生;童金南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3]  
遥感地质学.[M].朱亮璞主编;.地质出版社.1994,
[4]  
遥感地质学.[M].陈华慧主编;.地质出版社.1984,
[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断层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J].
徐怀民 ;
徐朝晖 ;
李震华 ;
刘得光 ;
陈永军 ;
刘巍 .
高校地质学报, 2008, (02) :217-222
[6]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断裂构造特征 [J].
曲国胜 ;
马宗晋 ;
张宁 ;
李涛 ;
田野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3) :290-295
[7]   新疆北部基性岩脉40Ar/39Ar年代学研究 [J].
周晶 ;
季建清 ;
韩宝福 ;
马芳 ;
龚俊峰 ;
徐芹芹 ;
郭召杰 .
岩石学报, 2008, 24 (05) :997-1010
[8]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以来中基性岩脉的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 [J].
徐芹芹 ;
季建清 ;
韩宝福 ;
朱美妃 ;
储著银 ;
周晶 .
岩石学报, 2008, 24 (05) :977-996
[9]   新疆准噶尔晚古生代陆壳垂向生长(Ⅰ)——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 [J].
韩宝福 ;
季建清 ;
宋彪 ;
陈立辉 ;
张磊 .
岩石学报, 2006, (05) :1077-1086
[10]   百口泉油田走滑断裂带的发现及其成藏意义 [J].
杨学文 ;
邵鸿良 ;
尚建林 ;
王勇 ;
冯旭军 ;
聂建疆 ;
王昌勇 ;
邢凤存 ;
高振中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2) :163-16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