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油田河流相砂岩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方法

被引:10
作者
张智春
刘广友
李拥安
程建青
魏新辉
周学文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微构造; 有效厚度; 孔隙度; 渗透率; 定量化; 非均质综合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胜利油区孤岛油田已注水开发30多年,馆陶组河流相砂岩储集层中的剩余油分布受储集层非均质性控制。为了定量表征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在储集层细分时间单元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钻井、取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获得反映储集层非均质性的沉积微相、孔隙度、渗透率和有效厚度/总厚度比值参数与微构造参数,将这些参数归一化后,转化为综合反映储集层非均质性的非均质性综合指数,根据非均质性综合指数平面等值线图预测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利用该方法能快速、直观地预测剩余油相对富集区的分布,为老油田开发调整和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图3表2参9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J].
张善文 ;
王永诗 ;
石砥石 ;
徐怀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1-10
[2]   孤岛地区馆陶组河流沉积地层的高分辨层序地层样式 [J].
刘建民 ;
李阳 ;
关振良 ;
乔明全 ;
姚光庆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6) :31-32+44
[3]   孤岛油田零散低品位储量开发实践与认识 [J].
毕秋军 ;
宋书君 ;
张本华 ;
乔明全 ;
刘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6) :60-62+11
[4]   油层微型构造新探 [J].
李兴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3) :80-86+101
[5]   河道储层砂体中隔挡层的成因与分布规律 [J].
焦春泉 ;
李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4) :78-81+91+113
[6]   油层微型构造对油井生产的控制作用——以胜坨、孤岛油田为例 [J].
李兴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7, (02) :53-59
[7]   孤岛油田两类河流相储集层及其开发效果分析 [J].
李兴国 ;
周宪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2, (02) :44-51
[8]  
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雍世和, 1996
[9]  
胜利油区开发研究与实践[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王秉海等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