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厚煤层分布与成因模式

被引:17
作者
胡社荣 [1 ]
蔺丽娜 [1 ,2 ]
黄灿 [1 ]
彭纪超 [1 ]
陈大野 [1 ]
郝国强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超厚煤层; 单层煤厚; 累计煤层总厚; 成因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煤厚的分级主要是从煤炭开采的角度来确定的,大于8m的厚煤层一概以巨厚煤层来称之。世界上,煤层总厚最大的是澳大利亚的吉普斯兰盆地,总厚达到700多米;加拿大哈溪煤田二号露天区则为单层煤厚最大的矿区,煤厚达510m;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胜利煤田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单层(6煤层)厚达244.7m,总煤厚达320.65m。从沉积、层序地层与构造诸角度出发,依据现代泥炭堆积与阴沉木堆积等现象进行厚煤层的成因研究,对异地成煤及一些超厚煤层的成因模式进行了介绍和初步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先锋盆地超厚优质煤层的异地成因模式 [J].
吴冲龙 ;
李绍虎 ;
王根发 ;
刘刚 ;
孔春芳 .
沉积学报, 2006, (01) :1-9
[2]   陆相断陷盆地超厚煤层异地堆积的新模式 [J].
吴冲龙 ;
李绍虎 ;
王根发 ;
罗映娟 .
地球科学, 2003, (03) :289-296
[3]   对厚煤层独特沉积条件研究的综述与思考 [J].
王华 ;
肖军 ;
张瑞生 ;
王根发 ;
杨红 .
地质科技情报, 2000, (03) :44-48
[4]   法国、中国断陷盆地厚煤层堆积机制分析 [J].
王华 ;
吴冲龙 ;
LouisCourel ;
MichelGuiraud .
地学前缘, 1999, (S1) :157-166
[5]   先锋盆地小龙潭组巨厚煤层煤相特征 [J].
邢军 ;
刘光祥 ;
许光泉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9, (04) :2-5
[6]   胜利煤田一号露天矿矿床资源评价 [J].
张瑞新 ;
韩金炎 ;
刘光 .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1998, (02) :29-35
[7]   抚顺盆地超厚煤层的沉积条件分析 [J].
吴冲龙 ;
李绍虎 ;
黄凤鸣 ;
张瑞生 ;
王海清 ;
赵立国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7, (02) :3-8
[8]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巨厚煤层形成条件 [J].
庄军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5, (01) :9-13
[9]   抚顺盆地的滑积煤及超厚煤层的成因模式 [J].
吴冲龙 .
科学通报, 1994, (23) :2175-2177
[10]   湘中下石炭统测水组沉积层序及幕式聚煤作用 [J].
邵龙义 ;
张鹏飞 ;
刘钦甫 ;
郑茂杰 .
地质论评, 1992, (01) :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