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以乐山市五通桥区为例
被引:5
作者:

周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北碚,重庆北碚,重庆北碚

黄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北碚,重庆北碚,重庆北碚

王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北碚,重庆北碚,重庆北碚
机构:
[1]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北碚,重庆北碚,重庆北碚
来源: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性;
生态承受力;
五通桥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生态足迹模型通过一组基于土地面积的量化指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量来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种用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论文基于对乐山市五通桥区生态足迹的测算,从供需平衡状况、供需结构等方面定量分析了五通桥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状况。结果表明:(1)2003年五通桥区人均生态赤字2.001hm2/人,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己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亟需调整;(2)五通桥区人均生态足迹的供需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可用于人类消费的可供生态空间类型结构较为单一;(3)人均生态赤字的存在,进一步揭示了当前人地关系紧张的现状。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河北省怀来县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分析
[J].
赵云龙
;
唐海萍
;
李新宇
;
张新时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1)
:128-135

赵云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北京,北京,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唐海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北京,北京,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李新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北京,北京,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张新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北京,北京,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2]
四川省二○○一年生态足迹分析
[J].
邓跞
;
杨顺生
.
四川环境,
2003, (06)
:45-47

邓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顺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足迹研究
[J].
黄青
;
任志远
;
王晓峰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 (02)
:57-58

黄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任志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王晓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4]
澳门2001年生态足迹分析
[J].
李金平
;
王志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197-203

李金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澳门大学科技学院

王志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澳门大学科技学院
[5]
生态足迹分析法及其在持续性规划中应用研究
[J].
王万茂
;
李俊梅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02)
:159-161

王万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李俊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6]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80-285

徐中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兰州,兰州,兰州

张志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兰州,兰州,兰州

程国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兰州,兰州,兰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7]
生态占用法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运用与改进
[J].
秦耀辰
;
牛树海
.
资源科学,
2003, (01)
:1-8

秦耀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牛树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8]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
[J].
王书华
;
毛汉英
;
王忠静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6)
:776-782

王书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

毛汉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

王忠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
[9]
上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痕迹评价
[J].
梁星
;
王祥荣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388-394

梁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王祥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0]
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
[J].
徐中民
;
陈东景
;
张志强
;
程国栋
.
土壤学报,
2002, (03)
:441-445

徐中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中心甘肃兰州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陈东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中心甘肃兰州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张志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中心甘肃兰州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程国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中心甘肃兰州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