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地表生物土壤结皮形成与演替特征概述

被引:94
作者
张元明
王雪芹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形成过程; 演替特征; 微结构; 荒漠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土壤表面结皮是世界范围内干旱沙漠地区土壤表面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包括物理结皮和生物土壤结皮两大类型。其中,生物土壤结皮作为干旱沙漠地区特殊环境的产物,是由细菌、真菌、蓝绿藻、地衣和苔藓植物与土壤形成的有机复合体。它的形成使土壤表面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上均明显不同于松散沙土,具有较强的抗风蚀功能和重要的生态效应,成为干旱沙漠地区植被演替的重要基础。随着形成生物土壤结皮的物种更替,维持结皮结构的主要胶结方式亦随之发生变化,即由胞外多糖的粘结作用逐渐转变为蓝藻和荒漠藻的藻丝体、地衣菌丝体以及苔藓植物假根的缠绕和捆绑作用,物种更替是结皮微结构和胶结方式转化的生物基础。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生物土壤结皮的早期阶段(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藻结皮阶段、地衣结皮阶段和苔藓结皮阶段。即随着土壤微生物在沙土表面的生长,随后出现丝状蓝藻和荒漠藻类植物,形成以藻类植物为主体的荒漠藻结皮;当土壤表面得到一定固定后,便开始出现地衣和苔藓植物,形成以地衣和苔藓植物为优势的生物结皮类型。其中,前一阶段的完成又为后一阶段的开始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生物土壤结皮也可以不经历其中某个阶段而直接发育到更高级的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4484 / 449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生物土壤结皮研究:进展、前沿与展望 [J].
李新荣 ;
张元明 ;
赵允格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1) :11-24
[2]   生物结皮影响下的土壤有机质分异特征 [J].
张元明 ;
杨维康 ;
王雪芹 ;
张道远 .
生态学报, 2005, (12) :3420-3425
[3]  
The micro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in their early developmental stage[J]. ZHANG Yuanming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 ences, Urumqi 830011, China(e-mail: zhang-y-m@263.net).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02)
[4]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酶分布特征及其与有机质的关系 [J].
周智彬 ;
徐新文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5) :10-14
[5]   库布齐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研究 [J].
邵玉琴 ;
赵吉 ;
包青海 .
中国沙漠, 2001, (01) :91-95
[6]   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微生物结皮的生态学意义及若干研究进展 [J].
李新荣 ;
贾玉奎 ;
龙利群 ;
王新平 ;
张景光 .
中国沙漠, 2001, (01) :7-14
[7]   生物土壤结皮——荒漠化地区研究的热点问题 [J].
杨晓晖 ;
张克斌 ;
赵云杰 .
生态学报, 2001, (03) :474-480
[8]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风沙土的土壤酶活性研究 [J].
顾峰雪 ;
文启凯 ;
潘伯荣 ;
胡玉昆 ;
徐海量 .
中国沙漠, 2000, (03) :62-66
[9]   干旱沙漠区土壤微生物结皮及其对固沙植被影响的研究(英文) [J].
李新荣 ;
张景光 ;
王新平 ;
刘立超 ;
肖洪浪 .
植物学报, 2000, (09) :965-970
[10]   半荒漠藻结皮中藻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 [J].
胡春香 ;
刘永定 ;
宋立荣 ;
黄泽波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1) :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