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1983年7月西太平洋及其邻近地区的大气加热场特征

被引:5
作者
姚兰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西太平洋; 赤道; 冷源; 副热带; 热中心; 亚热带; 大气加热; 热源; 邻近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用月平均资料详细地计算了强厄尔尼诺时期(1982年8月—1983年7月)西太平洋及其邻近地区的大气加热场。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太平洋中部赤道及其热带全年是一个范围大、强度强的热源区,而上述热源区北、南两侧的副热带则为大范围的冷源区。我国南海也有一个较强的热源区。赤道热源带的南移和加强是厄尔尼诺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2)各月大气加热场的分布特征可分为冬春和夏秋两类;(3)总加热率的月际变化明显,且有2次显著的增热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43 / 35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1986—1987年的厄尔尼诺及其对中国夏季雨带和温度的影响 [J].
张先恭 ;
赵汉光 .
气象, 1988, (04) :3-7
[2]   西太平洋赤道海域的热量平衡 [J].
姚兰昌 ;
陈有虞 .
高原气象, 1988, (01) :50-58
[3]   1982—1983年的厄·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 [J].
王绍武 .
气象科技, 1984, (03) :1-7
[4]   厄·尼诺、南方涛动与瓦克环流 [J].
王绍武 ;
赵宗慈 .
气象科技, 1984, (02) :20-28
[5]   亚洲地区月平均大气加热场及其年变特征 [J].
姚兰昌 ;
罗四维 ;
王安宇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82, (03) :1-11
[6]  
青藏高原气象学.[M].叶笃正等著;.科学出版社.1979,